黄石矶现在六十岁以上的人,基本都曾做过一件事,那就是农活闲暇或生产队出工前后,男男女女扛锹荷镐去挖窑砖。挖窑砖干吗?做房基,或垒偏房、院墙、厕所、猪栏、牛屋等。此处说的窑砖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砖,而是数十斤重的古城墙砖。那圆形砖窑内径二米五左右,全都埋在土中,顶部大多已不存在,内部也多是空空如也,只剩窑壁砖向后人叙说当年的辉煌。少数砖窑内还存留着少量没搬出的城墙砖,黛色,抚之表面,感觉比大人们的手还要光润。窑址分两片。一片是西从“一棵树”开始,北至大杨山脚,再沿着小杨山脚向南,南侧是古黄石峡。另一大片是东至鲶鱼背西侧,南至老虎背和老龙头北侧,西至王举人坟西侧,北临古黄石峡,南侧临长江。现在六七十岁的人都还记得,江岸比那时候已经后退了几十米,江岸边原来的窑址早被江堤覆压,所存样貌也只在梦里和残存的记忆中了。
       村里老人告诉孩子们说,这些砖窑就是朱元璋祸害黄石矶的见证。孩子好奇,自然要细问。而老人们也自然想一代代传承记忆,说当年黄石矶的砖窑一共有一百口,但若数起来,无论你怎么细致也只能数出九十九口。为何?这就要说到祖辈传下来的事情了。
       据说,当年朱元璋攻克安庆到湖口途中,曾在黄石矶过夜,只是军情紧急未能下船细看。后与陈友谅大战得胜,回应天府途中再次驻师黄石矶。这次不同上次,因得胜班师,正是志兴飞扬,看看天色尚早,又听众水手说,此地五显大帝庙为万里长江之护佑,五显菩萨灵验非常,便乘兴携同刘伯温等谋士下船,沿老虎背山脚小路前行至五显大帝庙。入庙见了住持,烧了香,出门感觉老龙头的气势压人,心念电转,便问住持可得登顶一览。住持说有小路可上,只是危崖不敢让吴王涉险。朱元璋哪里顾得,心想我盖世英雄,战阵中历险无数,如何被这里挡住。何况有路,即便无路又当何妨。说话间便请住持引导至崖底路口,由随行护着便登上老龙头。登临山顶向西南而望,滔滔江水奔腾而来,波涛滚滚,浪逐飞舟,站在老龙头大有不可一世、君临天下之威。这位未来的皇帝不禁感慨,此地如此险要,尽可扼控长江,必须驻师以守卫安庆府。安庆稳则应天府安呐!说着,便问身边的刘伯温意下如何。刘伯温似乎没有听见,只自顾沉思,忽然大惊失色道:“虎踞龙盘,此乃龙兴之地也!我主他日立国,务必防之。切记,切记!”
       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,朱元璋在应天(今南京)即皇帝位,国号大明,建元洪武,以李善长、徐达为左右丞相,刘伯温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。一日散朝,刘伯温近前说:“陛下,还记得臣当年在黄石矶老龙头上说的话吗?”朱皇帝愣了下,旋即扶额说:“记得,记得。如将黄石矶的地脉挖断,对我大明就没影响了吧?”。刘伯温答道:“挖断龙脉是可以了,但未免太可惜。赎臣斗胆直言,而今这应天府历经数千年消磨,龙气已所剩无几。龙气旺在北方,可北方尚未平定。依臣之见,何不将黄石矶龙气由长江驱赶到金陵,既绝了后患,又固了我朝根基?”。朱元璋问他如何驱赶,刘伯温说,龙性喜水而厌火,可在大暑节那天用火烧之法,将龙气赶出来,再引到金陵来。果然,朱元璋第二天便准了刘伯温两本奏请,一是划东流县直属南京;二是在东流县黄石矶之老龙头北脚至大杨山南脚,按游龙环绕之形,建砖窑100口,以烧砖建筑金陵城。诏令即下,命池州府东流县并所在兵备衙门,遵旨建窑,务于本年大暑日午时三刻,同时点火烧砖。有违令或延误者,立斩!
       皇帝旨意即下,相关大小官员无不闻风而动。游击将军陈虎,受命为钦差大臣,总揽黄石矶建窑、烧砖事务,并有权调集周边六县人马、物料。陈虎乘船逆水赴任,行了十多天还没到安庆,随从李师爷禀告说:“将军,此事十万火急且蹊跷,稍有差池,将军将大祸临头啊。如今距六月二十八日大暑节才二个月,不说建窑制砖,就是建窑所需的大青砖等物料都无法按时筹集,不知大人有何妙策安排?”
       陈虎本是战阵之将,哪里知晓办理此事的程序和复杂程度?皇帝委派他为钦差大臣,也只是看他雷厉风行,办事踏实罢了。陈虎见问,便惶恐的说:
         “师爷,现而今你我已是一体,有好主意就请直说,本钦差照办就是了”
       李师爷知陈虎厚待自己,便直言相告说:“大人,如今圣旨紧急,时不我待,要想按时完工只有一个办法。想那安庆城已累遭战火,城墙早已徒具虚名了。大人可严殇安庆知府,令将散落可用的城墙砖水运过来,以作垒砌砖窑之用。同时令匠人、夫役和兵丁等星夜制砖坯、打窑基、备柴火,城砖一到即垒砌砖窑。”
       陈虎等日夜兼程,船到安庆就召见安庆府。安庆知府知此事不可推卸,虽觉荒唐,也只好照办。
       眼看限期将至,安庆的旧城砖又难以及时凑齐,陈虎焦躁,无奈强拆附近大户人家房屋,择其可用青砖砌窑。终于,在官兵、夫役和工匠勠力同心下,建了新窑,又修了些几百年前的旧窑,百口砖窑及大砖坯幸而都按期完工了。
       时值大暑节,方圆数十里百姓都纷纷赶来看热闹。骄阳下,钦差大臣陈虎官服齐整,威严中透着忐忑,在一众府、县和兵备等官员簇拥下,登上王举人坟旁的观景台。只听报时官高声大吼:
         “午时——三刻——到!”
      喊声甫落,钦差大臣陈虎立即下令:
        “点火——!”
喊声刚落,就听得三声炮响,一百口砖窑同时点火。随着一百口窑前鞭炮齐鸣,黄石峡南北整个窑厂区内,霎时浓烟滚滚,随着江风直升高空。也许因为水汽浓烟交织,冷暖空气碰撞,刚才还是万里无云的晴空,无来由的便乌云盖顶、狂风大作,随即哗啦啦下起了倾盆大雨。由于砖窑是抢修而成,个别砌墙泥未干,围窑的陪土又没夯实,其中一口窑在暴雨的冲刷下轰然倒塌了。随着响声,只见一条断尾金龙腾空而起,竟随云雨翻卷而去。
据说,这就是每年三月三来祭祖的拽尾巴龙。
       事已至此,刘伯温已计无挽回,三年后便在郁闷中致仕回乡了。
       据说,朱元璋为了迎接黄石矶龙气,不仅在南京上游建塔(早已损毁,且名称也忘记了),还敕令疏浚了玄武湖连通长江的水道。只可惜,因为飞走了一条龙,其余九十九龙顾念同袍,却没去应天府,而是随着江南水汽腾空,不知散落何方了。
       先前,也认为这事纯属黄石矶好事者胡诌,直到偶翻《明史》,才知此事也不是完全杜撰。摘《明史》:
         “二十一年...秋七月,友谅将张定边陷安庆。...太祖乃自将舟师征陈友谅。戊戌,克安庆...。壬寅,次湖口,追败友谅于江州,克其城...”
       这是朱元璋攻克安庆后,溯江而上鄱阳湖时,第一次经过黄石矶。农历七八月间,正是江水泛滥汹涌,有矶相阻,岂有不停泊驻留之理?
        “(元至正)二十三年...秋七月癸酉,太祖自将救洪都。癸未,次湖口...。友谅闻太祖至,解围,逆战于鄱阳湖...八月壬戌,友谅食尽,...遂突湖口。太祖邀之,顺流搏战...友谅中流矢死...九月,(太祖)还应天(南京),论功行赏。...”
       这就是朱元璋在鄱阳湖和长江大胜后,顺长江而下返回应天府途中,即第二次登临黄石矶。灭了劲敌,又获得无数舰船,铀舮百里、意气风发之时,见胜景神庙岂有不登临拜谒的?
       传说不会是无根之水。
       只是,千年历史的古窑,除了印象中的遗址,就只剩农家墙基了!
登录东至人网客户端,分享美好心情
4人点赞
阅读全文  

阅读 14847   评论 0

精选留言
写留言
精彩推荐
打开东至人网,查看更多精彩内容
提示信息

Ps:啊哦~只能在客户端里面玩哦~

提示信息